为喜迎建校65周年华诞,贯彻落实学校2024年学术月活动要求,12月2日晚,土木工程学院在1号报告厅开展了第一届青年博士论坛,学院教师王鑫博士、颉永斌博士分别做了报告,土木工程学院教师、学生共200余人聆听了报告。
王鑫老师在论坛上作了题为《交通激励下天水古民居木结构损伤识别和加固修复研究》的报告,对天水古建筑的特点及当前所面临的挑战进行深入分析,介绍了对天水古民居木结构的损伤识别和加固修复研究,阐述采用振动试验和小发泡分析并结合有限元模型计算展示了对古民居木结构的模态参数识别和损伤识别的研究,最后,展望了古建筑木结构的加固与修复研究方向,以及在保护和传承方面的发展前景。为天水古民居木结构建筑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颉永斌老师在论坛上作了题为《跨断层隧道的施工技术及力学特性分析》的报告,分别从公式推导、模型试验以及数值模拟分析等方面对跨断层隧道的研究进行了阐述,结合端壁存在的放出椭球缺和岩梁铰接拱理论,建立了隧道由稳定盘向破碎带近接时施工工法临界转化距离计算模型,基于考虑破碎效应的Hoek-Brown强度准则推导了破碎带极限滑动体推力作用下保持核心土稳定的施工工法临界转化距离计算公式。为未来应对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隧道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支撑。

两位老师的论坛报告站位高远、见解独到,既彰显了深厚的学术功底,又勾勒出了土木工程学科发展的美好蓝图。拓宽了学生的学术视野,为他们今后的专业学习和科学研究指引了方向,点燃了青年学子投身土木工程事业的热情,激发了他们对土木工程学科的探索激情和创新意识。
报告人简介:
王鑫,博士,天水师范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2015年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结构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20年哈尔滨工业大学进修访学,2021年韩国全州大学进修访学,现担任土木工程新技术应用研究所所长、结构工程与防灾减灾重点学科负责人、结构健康监测伏羲科研创新团队负责人、工程结构教学团队负责人。研究领域包括结构健康监测;古建筑结构安全评估;结构防振、减振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甘肃省住房和建设厅科技攻关项目1项,甘肃省高等学校创新基金项目2项,天水市秦州区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校级科研项目4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软科学项目1项,甘肃省高等学校创新基金项目6项,天水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5篇,EI收录6篇,CSCD核心期刊论文10篇,授权实用新型专利5项,获得山东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
颉永斌,男,汉族,工学博士,现为天水师范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隧道工程领域方面的研究,主持甘肃省青年科技基金项目1项,甘肃省教学成果培育项目1项,校级教学改革项目1项,参与2项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现已发表高水平论文10余篇,其中EI检索4篇,SCI检索6篇;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获软件著作权4项;2020年,“浅埋冲沟环境下湿陷性黄土地质及软弱围岩隧道施工关键技术”于获工程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23年,论文“断层破碎带内隧道纵向受荷特征和变形分析”获《中国公路学报》优秀论文三等奖。
(审核:吕向明,编辑:朱丹丹)